Board logo

標題: [分享] 《蘋果日報》發跡史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michaeldick    時間: 2006-8-31 09:56 AM     標題: 《蘋果日報》發跡史

突然間想起蘋果日報既發跡史,想同大家分享下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 《蘋果日報》於2003年5月2日正式在台灣出手,為了迎戰《蘋果》,各大報神經緊繃,報業大戰風雨欲來,這場大戰的勝敗輸贏猶未可知,但回顧8年前,1995年《蘋果》在香港上市的時候,即是一陣腥風血雨。

  光是登場的身段,直到現在,《蘋果》還讓香港人津津樂道著。

  最早,傳出《蘋果》老闆黎智英將以「蘋果」之名辦報時,多數人以為是黎智英在開玩笑,沒人認為有人敢用這麼通俗的名字成為報紙的頭銜。但事實證明黎智英不是鬧著玩,他真的以「蘋果」為報紙起名,從此也讓人見識了黎智英讓人出乎意料的兵法。

   不按牌理出牌 攪亂一池春水

  當時讓人為《蘋果》現身而印象深刻的,還有黎智英在《蘋果》廣告中親自披掛上陣。不像在台灣,《蘋果》用了香港美艷女星鍾麗緹為蘋果女郎大打形象廣告,1995年在香港,黎智英是本人擔綱廣告主角的。在那支廣告片中,黎智英站在一個黑暗的房間裡,突然,四周射來了上百支弓箭,然後,畫面中出現被射了滿身弓箭的黎智英,拿著一個蘋果,悠然地說著:「遭萬箭穿身,仍氣定神閒地啖一顆蘋果」。一向充滿爭議的黎智英,加上《蘋果》未上市就引發各種議論,黎智英以遭「萬箭穿身」在電視廣告中自況,更讓香港民眾加重對他和《蘋果》的印象與好奇。

  《蘋果》的出場驚動萬教,但引爆香港報業第一波殺戮的,是《蘋果》一剛開始的削價策略。那個時候,香港一份報紙約港幣5塊(台幣20塊),但黎智英一出手,《蘋果》一份祇要2塊錢(台幣9塊)。儘管隨著報份的穩定,《蘋果》逐步將價格調回5塊,但經這麼一折騰,香港其他報紙,傷的傷,死的死,幾年之內,因為當初這一場價格戰的重創,包括香港《聯合報》、《新報》、《星島日報》等,先後不支倒地。

  行銷上,《蘋果》的手法大膽、勇猛,不過《蘋果》真正讓香港報業傷筋動骨的,是它編排版面的全新手法和顛覆傳統的新聞內容。舉例來說,過去香港的報紙,與台灣大不相同的是,頭版通常放廣告,尤其是房地產廣告。但《蘋果》卻打破這項不成文的規矩,在頭版擺放新聞內容,結果,《蘋果》這個變革大受讀者歡迎,逼得香港所有報紙全面跟進。

   內容編排定位 幾讓港報變天

  再就內容來看,《蘋果》敢於碰觸過去香港報紙不敢處理的題材。其中相當經典的,「叫雞指南」就引起非常大的議論。香港《蘋果》突破了所有禁忌,它們在報紙上告訴讀者,哪裡的妓女、誰比較漂亮、服務品質如何、價錢多少、怎麼找她們……,總之,《蘋果》的對手《東方日報》不敢做的,《蘋果》都做了。雖然黎智英一度以自己的報紙,居然要靠這麼低俗的報導吸引讀者感到痛苦,但當發現讀者的市場調查反應出,一旦拿掉這個版,讀者的購買意願將下降40%後,於是,在輿論壓力足以承受以前,黎智英還是留下了這個版。

  黎智英在香港所掀起的報業大戰中,「挖角」的動作也令人印象深刻。為了創辦台灣《蘋果日報》,黎智英不惜砸重金從各大媒體挖角,這一招,想當年在香港時也是這麼玩。例如,他花了好多錢去挖馬經版的主筆,也把葉一堅從待了二十多年的《東方日報》挖過去,結果,有香港狗仔之父稱號的葉一堅領導香港《蘋果》,把《東方日報》打得落花流水,如今,葉一堅更擔任黎智英進軍台灣後,台灣《蘋果日報》的總裁。

  除了在宣傳、版面設計、內容上的與眾不同,《蘋果》當初在香港的「定位」選擇,也相當聰明。當時,香港處於1997的回歸氣氛,許多媒體為了擔心得罪大陸當局,開始「向左轉」。但實際上,很多老百姓心理不這麼認同,那個時候,黎智英凸顯的「反共」立場,吸引了認為心聲被說了出來的小老百姓,成報副刊主編張文中就認為:「《蘋果》就是靠反共和色情打下江山的」。

  此外,不管是罵李鵬王八蛋和大陸當局公然作對,或者通路被《東方日報》封殺等傳聞,《蘋果》有意無意地營造一份受打壓者的形象,也讓基層百姓覺得感同身受,對《蘋果》也更易接納。

  《蘋果》於1995年起,自價格、形象、定位、內容,甚至是人才上的全面出擊,首當其衝的,就是同樣走小報路線,但銷售量一直是香港第一名的《東方日報》。

  《蘋果》在香港出報的第一天就賣了20萬份,三個月後衝上30萬份,如今,《東方日報》約38萬份,仍是第一大報,但後起之秀《蘋果》卻也有33萬的報份,時時以第二名的姿態強力威脅著《東方日報》的龍頭寶座。

  因為《蘋果》的來勢兇猛,《東方日報》曾首開以「社論」大罵《蘋果》與黎智英的紀錄,並在三個月之內全面「蘋果化」,甚至市場上還傳出《東方日報》告誡報攤,祇要販賣《蘋果日報》,就別想賣第一大報《東方日報》的訊息。當然這消息被《東方日報》嚴正否認,不過從日後《東方日報》另外成立了《太陽報》來瓜分《蘋果日報》的市場,亦足見《東方日報》對這個對手的念茲在茲。

   大報小報界限 全面失守瓦解

  香港第一大報《東方日報》為因應《蘋果日報》,徹頭徹尾改頭換面,其他報紙也因為《蘋果》的重手而亂了陣腳。一時之間,所有的報紙換掉頭版廣告改放內容;一時之間,大家都把照片放得大大的、影像弄得血淋淋的;一時之間,《蘋果》有50組人馬在路上閒晃捕捉突發新聞,其他報紙自然也少不得弄個50組人。

  這麼一場大戰,所有的香港報紙全都跟著「蘋果化」,連一向講求報導品質的《明報》也不例外,香港知名評論家馬家輝說,《明報》後來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調整與和讀者對話,才漸漸從「蘋果化」與「非蘋果化」的左右搖擺之間找到位置,他並指出,《蘋果》的最大對手《東方日報》,更足足花了5年的時間才能喘口氣。

  然而,《蘋果》最大的威力,還不在於鬧得香港報業雞飛狗跳,它最可怕的影響是「議題設定」的能力。

  馬家輝說,香港官方每天都要處理一個「蘋果要素」(apple factor),大概就是今天《蘋果》說了什麼新聞,官方就得馬上處理因應。例如,前些日子《蘋果》專題報導了「胡錦濤怒罵董建華」,儘管這條新聞的真實性被多所以臆測,但各方仍要反應這則新聞,被牽著鼻子走,由此足見香港《蘋果》設定議題的本事。

  95年出報後的香港《蘋果》,搞得香港報業「風雲起、山河動」、搞得香港社會煽情血腥、搞得衛道人士點名痛批、搞得知識份子憂心「最後一道防線淪陷」,但引發了這麼大的議論,《蘋果》還是在香港立穩江山,香港人罵歸罵,還不照樣掏錢買《蘋果》。如今,香港一仗打得人們問號、驚嘆號連連的《蘋果日報》,跨越海峽,直接在台灣端上蘋果傳奇。(新新聞 http://www.new7.com.tw)




歡迎光臨 HKYou (http://www2.asiadog.com/forum/) Powered by Discuz! 6.0.0